> > >
    “对了,我这次来是想告诉你们一声,可以去咱们村旁边那个化肥厂换化肥。”万翠仔细重复了一遍邻居告诉她的话。
    “那可真不错,万翠,多谢你来告诉我们,要不然我们家还不知道呢!辛苦你跑一趟。”甄敏感谢道。
    “没事,也没多远路。”万翠摆了摆手,“那我就先回去了,家里晚饭还没做呢。”
    他们家把地给四爷爷家和杜凯种的事,万翠还不知道。不过即使没地,换点化肥也没什么稀奇的。院子里有菜地,门前屋后也能开出几块地来,化肥买回来总有用得上的时候。
    梁衔月还真的需要不少化肥。前几天空间里刚收的那一茬土豆,因为没上过肥,产量就不怎么高。
    她和父母商量:“我们拿什么粮食换?”他们肯定是不止需要三百斤化肥的,越多越好。反正化肥只要保存得当,可以放上很多年效果也不会减退。将来还不一定能买到化肥,不如趁现在多囤一点。
    甄敏对家里的存粮最了解:“傻子才用大米白面去换化肥,要我看,海岛里刚收上来的土豆有八百多斤,咱们也吃不完这么多,拿出七百斤去换化肥,加上用钱能买到的三百斤,能换到一吨的化肥。”
    家里除了大米白面多一些以外,冬天在交易市场换来的玉米粒都粉碎留做鸡饲料,暴雪前买的两麻袋土豆和红薯,一半做了种子种在了海岛别墅后面的农田里,一半早就被一家人吃光了。眼下只有土豆成熟,红薯还需要半个月才能收。
    他们一时半会倒是拿不出大量的粮食去换化肥,除非愿意把家里的米面拿到村里跟人换玉米。
    经过上一个冬天,梁衔月先是拿出大米到交易市场上换了村民的农产品,陆陆续续花出去三百斤米,又补偿给愿意把换来的汽油让给她的人家近一百斤大米,还有黄一峰冬天从市里运过来的物资,有用得上的他们家就自己留下,折成米面换给黄一峰,最后,这一冬天家里还添了两张嘴,米面的消耗速度有些超出他们的预料。
    虽然眼看着至少四五年内,还只需要担心米面这么久时间会不会变质,暂时还不用发愁够不够吃的问题,但梁衔月已经准备谨慎一点消耗,尽量少拿出来与人交换,也是担心别人生疑他们家怎么有这么多粮食。
    “暂时就这样吧,一吨的化肥也很多了。”她衡量片刻,做出决定。
    “那个化肥厂老板虽然不能按他以前定的比例收粮食,但他那个化肥厂存货不少,这下也能赚得盆满钵满。”梁康时突然感叹道。
    梁衔月想了想,觉得未必是这样:“既然政府插手了,就不会看着他个人囤那么多的粮食,再说他人品一看就不怎么样,明摆着是要囤积居奇。我猜是政府给了他别的好处,把他的化肥存货换过来,我们的粮食该是交给了政府才对。”
    甄敏觉得是这个道理。“确实,市里现在不还每天都发一顿救济粮,不从农村收粮食根本就不够吃的。”
    “农村的粮食也差不多没了。”冬天拿来换煤和生活物资用去了村民不少存货,再拿不出多少来了,剩下的还要用来度过从春耕到秋收之间的日子。
    ————
    第二天,梁康时和梁衔月带着一后备箱的土豆去化肥厂换粮食,一起跟着的还有黄一峰。
    他倒是不种地,只打算在家里院子里开一块小菜地种点蔬菜,用不了多少化肥。一听说梁衔月家有意去换化肥,他也跟着来了,反正不超过三百斤的部分可以直接用钱买,不买白不买。
    到了化肥厂一看,负责发放化肥的果然不是原来的化肥厂老板,看着就像是政府的工作人员。对于这个【一家人买三百斤以内的化肥不需要粮食】的规定管理十分宽松,梁康时就见到不止是一家人把自己家尽量拆开,老两口是一家,小两口是一家,这样就能用钱买六百斤化肥。
    工作人员也是知道的,也没去管。就算没人愿意来买化肥,他们也得想办法把化肥发下去,粮食歉收不仅是村民的损失,也是所有人的损失。
    随着化肥一起到手的还有两包种子,梁衔月把其中一个扁扁的袋子拿出来,这种子包装上没有什么图案,只有四个简单的大字:高产丝瓜。
    剩下的种子包装更简陋,或者可以说,根本就没有包装,就是拿塑料袋装了一下,里面是一些看起来像生姜的东西。
    发高产丝瓜的种子还可以理解,丝瓜本来就是亩产量极高的蔬菜,照顾的好一亩可以收上超过万斤丝瓜。但是这个姜是怎么回事,调味料也不是什么必须的东西。
    梁康时从袋子里掏出一个团在一起的生姜仔细看着:“我觉得这东西不是姜种子,我应该是在哪见过,让我想想。”
    还没等到他想出来,另一边已经有工作人员拿着大喇叭向大家介绍刚才发下来的种子。
    先讲了丝瓜种子,在场的都是农民,不至于连丝瓜都不会种。工作人员只简单介绍了几句,重点指出来丝瓜在结果盛期时需水量大,让村民们可以把用过的生活用水浇在丝瓜地里。将来种出来的丝瓜自己吃不完,政府会定期派人下来收。
    梁衔月听见旁边有人奇怪的嘟囔了一句:“这有什么好嘱咐的,洪水刚过,井水都快冒出来了,还用得着把什么生活用水倒菜地里,城里人就是环保意识强,懂节约用水哈!”
    现在倒是不缺水,以后未必。梁衔月在心里嘀咕道。
    接下来轮到了那个疑似是生姜的种子,工作人员的介绍这个种子原来叫做【洋姜】。
    洋姜只是长得像姜,和姜的味道千差万别。别看它名字里带着一个姜字,其实学名叫做菊芋,从生物学分类上和姜几乎没有什么关系。
    它质地脆嫩,口感脆爽,因为富含淀粉,所以尝起来有一种甜味。
    梁康时想起来了:“小时候我吃过洋姜做的咸菜,咱们家倒是没种过,不过我听说它露出地面的地方长得跟向日葵似的。”
    刚刚仔细听讲的梁衔月点头:“人家说洋姜是菊科向日葵属的。”
    那边工作人员继续说道:“洋姜耐寒耐旱,生命力极其顽强,对土壤要求不高,而且是多年宿根型草本植物。
    这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我们一次播种以后,洋姜就会迅速繁殖,可以达到每年20倍的繁殖速度。在零下40度甚至更低的低温中,埋在地下的块茎仍然不会彻底死亡,第二年还会再长出来,遇到极端干旱的情况,产量会降低,但同样不会死亡。
    乡亲们把洋姜带回家,可以种在院外平时不种菜的地方、甚至是路边。将来就能收获地下的洋姜,地面上的新鲜茎、叶还可以做饲料。
    不过要注意的是,洋姜要种在沙地上,种植之前最好先铺一层沙子。”
    工作人员仔细讲解过后,大家都对这个生命力十分顽强的洋姜种子十分感兴趣,大多数村民都准备试着种上一些。
    等人群散去以后,旁边的另一个工作人员问道:“你觉得推广种植洋姜能缓解粮食危机吗?”
    刚刚讲解的工作人员沉默了一会儿,耸了耸肩:“上面也没指望一个洋姜能解决问题,主要还是看中它防风固沙的效果。”洋姜的根系十分发达,西北地区的防风固沙工程,有一部分就是依靠种植洋姜。
    刚才发问的工作人员点头:“这一个冬天过去,植被毁坏太严重了。”
    整个市里几乎找不到一棵完好的行道树,农村附近的山坡一片一片的秃掉。以后的气候再恶化下去,能存活下来的树木会更少。
    “但愿推广种植洋姜能起到一点效果吧。”
    第40章 龙虾
    梁衔月拿到了丝瓜和洋姜种子以后,分别在院里和海岛空间各种了一些。最近的阳光太炽烈,只有日出和将近傍晚的时候才不太晒,梁衔月担心新发出来的幼苗会枯死,为了保险起见,才在海岛空间里也留了种。
    梁衔月先和甄敏把洋姜种在离小院稍远的地方,洋姜的生命力顽强是优点,但也怕它压榨了菜地里其他蔬菜的生存空间,所以远远地种在院外。正好洋姜喜欢沙地,小院东边不远就有一大块沙地。
    等丝瓜也种完两垄之后,梁衔月收到了梁康时进入空间的申请。他在外面种丝瓜,种完了才来找梁衔月母女俩。
    甄敏看见梁康时脸都被晒红了,看着像个关公似的,埋怨道:“我给你拿的帽子和围巾是不是没带?外面的太阳毒得很,你别看天气没那么热,晒一会儿皮肤就晒伤了。”